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再世权臣第165节

简单说来,就是拥有汇总来自地方和在京官员们的奏本,整理后在早朝上统一呈给皇帝的权力。

这是朝廷政治信息的一个重要中转站,按后世的话,叫政治信息枢纽中心。

同样的,经过内阁议定与皇帝批复的奏本,也由通政司与六科共同公开发抄,供在京各衙门互相传报。

并选取其中重要的内容,如皇帝的谕旨、皇家各类消息、官吏的任免、臣僚的章奏等等,制作成邸报发行。也就类似后世的《人民日报》了。

这些邸报,再经由各地派驻京师的提塘官长,二次抄送,快马发往各省,进一步传至府县,让所有地方官员都能看到。邸报到了地方,传抄的人更多,不止是官员,就连乡绅子们也都争着传阅。

苏晏打的就是邸报的主意。

进了通政司衙门,他长驱直入找到崔锦屏。

崔锦屏见同年好友来拜访,大喜,拉着苏晏泡茶闲聊,又感谢了一番他的提点。

苏晏笑眯眯问:“崔参议如鱼得水乎?”

崔锦屏从来不惜锋芒,就实答:“憾池子仍然太小,不足以‘龙跃金鳞终有时’。”

这是他在恩荣宴上做的诗。

另外两位作诗的榜眼与探花,都一诗成谶。

一个“独倚危楼最上重”——在东苑的高楼上遭人刺伤,摔死了。

一个“冷月千江照影空”——被刑部定性为畏罪自尽,空来人世一场。

崔锦屏唏嘘的同时,不免生出了点匪夷的念头,觉得自己也能一诗成谶。

由此看来,人活着就得有鸿鹄之志,奋翅鼓翼,小家与清高之态均不足取——他这么想着,也这么表现出来。

苏晏颔首:“状元郎有奇志,吾不及你。”

崔锦屏十分受用。

苏晏又说:“我这里有个效力东宫的机会,你要不要试一试?”

“东宫?”崔锦屏对坤宁宫一事与市井间的流言也有所耳闻,今日朝会的争吵,他身在奉天门看得一清二楚。

平心而论,他并未觉得太子做得多过分,顶多就是有失体面,而言官们那样组团狂喷的场面,令他很是错愕。

那可是储君,未来的天子!你们这么紧咬不放,能得什么好处?触怒皇帝不说,将来太子继位,第一个清算的就是你们!崔锦屏在心里呐喊,甚至也想出列掺一脚,刚挪动脚步,就被顶头上司通政使察觉了,把他狠狠瞪了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